【设计理念】
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,按《课程标准》的要求可以从物体的颜色、气味、软硬等鉴别,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,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,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。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。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,通过实验收集数据,列表分析、画图像得出结论。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,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。通过实验探究,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,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。
本节课没有从密度的物理意义、定义、公式、单位……传统的内容让学生掌握,而是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,掌握方法、分析归纳后得出结论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、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使学生乐于学习、主动探究,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、团结合作。通过对密度的认识体会科学研究方法,关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,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。
【教材分析】
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: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
能通过实验,理解密度的概念
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
过程与方法:通过实验,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
学会用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象,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
学会用查表的方法,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关心日常生活中的密度值
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,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,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
教学重点: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
教学难点: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
教学方法:综合启发式、讨论式、实验法、列表图象法
教具和媒体:天平、刻度尺、大小不同的肥皂块、橡皮块(3个一组)、酒精、水、烧杯、奖牌;表格与坐标纸,多媒体与实物投影仪
【教学过程实录】
一、引入
师:(出示肥皂块和泡沫)怎样区别?
生:看出来的。
师:(再出示两杯同体积的水和酒精)如何区别?
生:闻气味。
师:(展示一个奖牌)大家看这是什么?它是什么材料的?怎么知道?请大家传看。
师:我们有时可以从外观来直接辨别物质,有时却很难分辨,例如自来水和矿泉水,外观根本无法区别,所以我们想知道能不能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法来区分呢?
二、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
1.展示手里的泡沫塑料(一大一小)。
师:你能看出什么不同?
生:体积大的质量大。
师: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,大家想不想进一步来看,它们之间有没有一个定量的变化关系?
生:质量与体积成正比。
师:大家的猜想有没有道理?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。
2.设计实验。
师:现在桌子上给准备了一些器材,愿意研
<?
质量m(g)
体积V(cm3)